芦衣顺母的故事
2023-06-21 来源:网络 作者:玄学堂
芦衣顺母是《论语·先进》中的典故,说的是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在鲁国住着一个名叫闵损的少年,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,因为幼时丧母,失去了慈母之爱,童年的生活很孤苦。
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,生活才算有了改变,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,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,情形却逐渐改变了,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,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,处处看着都不顺眼。
父亲在家时还好些,但一等父亲出门做生意后,苦日子就来了,继母对闵损没有什么温暖可言,不但让他带看弟弟,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。但这曾饱受苦难的少年却十分懂事,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,从不怨言,而且对待打骂也往往逆来顺受。
闵损生性善良,以德报怨,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,更可贵的是,虽然五岁的弟弟是刻薄的继母所出的骨肉,但闵损对他一向非常疼爱友好,处处关心而谦让,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。
这年冬天,闵公从远方做完生意归来,全家人欢欢喜喜得以团圆,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,但因为身上发冷,两个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,碗中的水竟洒了一多半,母亲瞪了他一眼,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。这种情形让作父亲的看在眼里,心里不是滋味,骂闵损不长进、没出息。
饭后,闵公带上兄弟两个赶着马车去拉货,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,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,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,不觉火从心起,并斥责说:“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,也没有冻成你那样,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托生似的,太没出息!”
闵公越说越气,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,弟弟见状心疼哥哥,扑在哥哥身上,但父亲正在生气,又下了第二鞭,没想到这第二鞭子打下去后,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,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,都洒在车上。
闵公一看愣住了,刹那间他明白过来,原来自己不在家的时候,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,气得当下掉了眼泪。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,闵公立即写了一纸休书,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。
继母立时吓得跪地磕头如捣蒜,但盛怒的闵公只说:“你心太狠了,是绝不可原谅的。”看母亲头已磕破,闵损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来,兄弟俩明白,那时女人地位很低,一旦被夫家休了,这一生就算是完了,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。
而眼看丈夫不肯饶恕自己,继母感到绝望了,没想到这时闵损开口道:“孩儿请父亲息怒,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,家里是不能没有母亲的,没有母亲的家不像一个家,更何况‘母在一子单,母去三子寒’!如果父亲不答应孩儿绝不起来!”说罢与弟弟叩头不止。
闵公被大儿子一番义理之言打动了,看了看几乎要昏倒的妻子,心肠软了下来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罢了,罢了,你们都下去吧。”两个儿子赶紧扶起继母退下堂去。
这时闵公那如梦初醒的妻子,激动地抱着两个儿子痛哭失声,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刻,竟然是大儿子出言救了她一命。从此,被感化过来的继母对闵损又敬又爱,处处待他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,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,从此闵公的家,成为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。
后人评价这个“芦衣顺母”的故事,真是英雄出少年,少年闵损童年孤苦,但他生性忠厚,忍辱负重,能严格修悟自己的美德,说话亦是有条有理,充分体现其宝贵的佛性,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,据说后来他更成为“至圣先师”孔老夫子的一位得意门徒。